Friday, 27 March 2015

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 (Pharisees and Sadducees)


瑪加伯家族管轄猶大地區期間,猶太人當中有不同宗教派別(Sect)的出現。其中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都在新約時代,扮演重要角色。在Bible Gateway 網頁的小統計,英文版的『法利塞人』在新約出現過86次,而『撒杜塞人』則出現過15次。


法利塞人 撒杜塞人
總計 86 15
瑪竇 30 8
馬爾谷 12 1
路加 21 1
若望 18 0
宗徒大事錄 5 5



暫時讓我們先略過每節的內容,先看看『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代表些什麼。原來,這兩個派別都是從猶太人歷史上的第二次聖殿期產生的。

聖殿是猶太人的宗教中心。第一次聖殿期(First Temple Period)是指自撒羅滿建造聖殿成為宗教中心,一直到公元前587年巴比倫攻佔耶路撒冷,焚毀聖殿,並把猶太人充軍為止。第二次聖殿期(Second Temple Period),則是始於波斯人滅了巴比倫,讓充軍的猶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直到公元後再被羅馬人毀滅。

在第二聖殿期,猶太人基本上受各個外族統治,聖殿便成了大家聚集的地方,司祭、經師漸漸成了一些較有權利的人。這些人當中,又對教義上有不同看法,便出現了不同的派別,包括法利塞人(Pharisees)、撒杜塞人(Sadducees)、艾賽尼派人(Essenes)。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便是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

法利塞人(Pharisees) 主要是在公元前約150年,阿斯摩乃家族的若望依爾卡諾一世(John Hyrcanus I) 時期開始活躍。法利塞人這個名字本來的意思是「分離的」(The Separated),大概是指他們對「外邦人」、「不潔」、「罪人」、或未有嚴厲遵守梅瑟法律的猶太人的抗拒。他們基本上是出自平民經師等,著重書寫及口傳的法律,相信透過教育,傳授對法律的詮釋,堅守齋戒等。雖然在新約裏,時有對法利塞人的批評,但聖經學家認為,正是由於法利塞人容許口傳的法律詮釋,讓他們比較能因應時代轉變,對經書有更富彈性的解釋,反使他們成為當代的開明人士(Liberals)。信念上,法利塞人相信在神的旨意下人的自由意志(human freedom under the control of divine providence)、相信復活(resurrection)、天使(angels)、默西亞的來臨(the coming of Messiah),及以色列家族的回歸一起(the ingathering of the Israel tribes)等。估計最盛時約有六千人為法利塞人。

撒杜塞人(Sadducees)這個命名,是出自在撒羅滿年代的司祭匝多克(Zadok)(列王紀上1:26),意思是匝多克之子(Son of Zadok)。撒杜塞人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即是比法利塞人更早出現在猶太人當中。雖然號稱出自大司祭,後來主要是猶太人中的貴族、司祭等的上層社會人士。在瑪加伯死後,瑪加伯的弟弟約納堂成為領導人兼被拉攏委任為司祭管治猶太人,聖經學家的評論是,撒杜塞人可能是為維持自己的地位,而沒有因應猶太人傳統的司祭傳授方法提出反對。其後撒杜塞人也時會支持阿斯摩乃王國內由國王兼任大司祭的作法,並因此與當時活躍的法利塞人意見相左。撒杜塞人認為法律解釋是屬於司祭的領域,因此反對口傳的律法及詮釋,也反對任何猶太教律相關的現代化及發展,他們認為人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相信神的旨意 (divine providence), 也不相信人死後的靈魂、償報及懲罰,也不相信復活及天使等。在公元70年後,撒杜塞人已從此在歷史上消失。

從以上的描述,可看到雖然新約裏時有用「法利塞人與撒杜塞人」批評一些反對耶穌的人,事實上他們在信念上有許多相反之處,也因此互相反對。在阿斯摩乃家族掌權時代,兩派人因應當時國王的信念,時有當權或失勢甚至被追殺。總的來說,聖經學者對法利塞人有較正面的評價。

明白了這兩個派別的組成及信念,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新約內的一些討論,也可能會對本是法利塞人的聖保祿宗徒的歸化,有多一點的領悟。



Reference:

- Wright AG, Murphy RE, Fitzmyer JA.  A history of Israel.  In: Brown RE, Fitzmyer JA, Murphy RE, Carm O.  The 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1990.  Prentice Hall; 2011; chapter 75; page 1243-44.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