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6 December 2014

波斯王居魯士的人權宣言(Charter of Human Rights by Cyrus the Persian King)


公元前538年,居魯士(Cyrus) 攻陷巴比倫(Babylon),成為波斯王(Persian King)。居魯士同情受巴比倫壓迫的各民族,頒令讓各民族回鄉,並讓他們自由追隨各自的宗教。這樣,便結束了以色列及猶太民族超過五十年的流放命運。舊約中的厄斯德拉上下書(Ezra 1 and 2),講述了以色列及猶太民族回耶路撒冷及其後重建聖殿及社會秩序的經過及問題。

有關居魯士讓猶太人回鄉一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收藏品之中,有一座著名的居魯士銘筒(Cyrus Cylinder, 或稱居魯士圓筒),是在1879年大英博物館的考古隊,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古巴比倫遺址(現在的伊拉克)發掘到的歷史文物。

銘筒上面刻有居魯士的詔書,估計是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居魯士年代所作。這其實是一個泥製圓筒,上寫有古代阿卡德語楔形文字(Akkadian cuneiform script),內容是以居魯士大帝的名義,除了宣告他自己為王的功績之外,最重要的是宣布他對各個民族及宗教的尊重,他會讓人民自由崇拜自己的神,也不會讓官員壓迫其他民族及宗教。居魯士本人信奉巴比倫神名叫Mardurk,他自己認為這是他的神讓他立下這個政策。

這篇文告,被稱為歷史上第一篇人權宣言(First Human Rights Charter),伊朗(即古代的波斯國)就送了一個銘筒複製品到聯合國展示,並附有其英文及法文譯本。


Cyrus Cylinder. British Museum.
http://www.britishmuseum.org/explore/highlights/highlight_objects/me/c/cyrus_cylinder.aspx

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巴比倫王拿布高經由達尼爾認識天主 (Nebuchadnezzar the Babylonian King got to know God via Daniel)

達尼爾書第三章98至100節,第四章一至十五節,及第四章31至34節,是巴比倫王拿布高(Babylonian King Nebuchadnezzar),以第一人身所寫的詔書,宣告他自己的一個夢境及相關的經歷,及因而對天主的敬畏及臣服。這位巴比倫王拿布高(Babylonian King Nebuchadnezzar),亦即攻陷猶太國耶路撒冷將猶太人充軍的國王。這位非猶太人認識天主,達尼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們了解這事之前,先了解一下達尼爾書及書中主角達尼爾。

達尼爾書及達尼爾

舊約聖經中的達尼爾書,是以書中的主角人物達尼爾(Daniel)命名。達尼爾是一位猶太貴族,他與其他一些優秀而出身貴族或王室的以色列人,被巴比倫國選出來,特意培養及教授巴比倫(又稱加色丁/Chaldeans)文化,讓他們在巴比倫王宮作侍從。達尼爾與其他三位同為猶大後裔的青年,很早已表現出他們的才智聰明,更重要的是,勇於表達他們無懼權勢而忠於教規。

達尼爾書的內容及寫法都很特別,有許多戲劇性的描述,曾一度令人懷疑這書的真實程度。目前天主教聖經內的達尼爾書有十四章,包含了稱為次經部份的第三章24-90節及第十三至十四章,而基督教聖經(稱但以里書)只有十二章,不含以上次經部分。

達尼爾書內容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六章,主要是從第三身的寫法,描述達尼爾這個猶太人在巴比倫王國與三位巴比倫國王拿布高(Nebuchadnezzar)、貝耳(Belshazzar)、及瑪待人達理阿(Darius the Mede)相處,並從中彰顯天主的大能的經歷。第二部分是第七至十四章,文字表達的形式與若望默示錄(Revelation) 相似,屬於末日預言文學(Apocalytic Literature),以第一身的預視形式預告一連串充軍(Exile)時代之後包括的重要事件。

達尼爾第一次為巴比倫王拿布高解夢說國運

故事說到巴比倫王拿布高在位二年,作了一個令他非常困擾但不肯說出內容的夢。在這個夢裏,一個頭是金,胸是銀,身是銅,腳是鐵,而腳趾是鐵及泥混在一起的人被一塊滾下來的石頭打中就全部碎了。

經由天主啟示之後,達尼爾不但能詳細說出這個夢境,也解釋了夢的啟示,即預言了巴比倫王拿布高雖是強勢的國王,他之後卻要興起一個比一個弱的國家,而最後由天主興起一個永不滅亡的國家,粉碎一切邦國。

因者這次解夢,拿布高王認同天主的大能,尊達尼爾為智者,並欲重用達尼爾參與管治巴比倫。達尼爾推薦了他的三位猶太年青同伴分管巴比倫的政務,自己則留在朝廷。

達尼爾三位同伴安然渡過烈火作見證

三位猶太年青人雖已參政,但卻不肯聽從拿布高王的命令,朝拜拿布高所立的金像,並因而受到挑撥陷害,被投入烈火中。但三人受到天主的護佑,在火中走動,不受傷害,更不斷讚美天主。拿布高最後認同三人的天主,並不讓異語人民對三人的天主出言不恭。

達尼爾再為拿布高王解夢勸他尊崇天主

後來,巴比倫王拿布高再有第二個夢境:他見到一棵高可摩天供養一切生物的粗壯大樹,然後一位自天降下的守衛呼喊,砍倒這棵樹,毀滅一切,將它根上的餘幹,捆在田野,讓他浸濕,與走獸分食青草,使他的心改變,不像人心,給他一個獸心,並在他身上經歷七段時期。

達尼爾一聽,已經知道這是天主因拿布高王高傲的判決,勸告他承認至高者(the Most High)統治世人的國度,厲行正義,補贖罪過,憐貧濟困。十二個月之後,當拿布高王在王宮的樓台上,自言自語為自己建設了強大的巴比倫國沾沾自喜時,這個夢境便實現了,夢境的內容,大概是指拿布高王一場精神錯亂的大病。病好後,拿布高王便發出本文開始所提到的詔書,宣認天主的大能。

預言帝國興亡及天主的國

在以上一段故事中(達1-4),令人討論最多的是拿布高王第一個夢境內所包含的預言。讓我們細閱這段生動的描述,這個記錄在達尼爾書第二章31至45節內的夢境:
「大王!你夢見一尊巨大的立像。這尊立像異常高大,非常光輝燦爛,立在君王面前,相貌可怕。這尊立像,頭是純金的,胸和臂是銀的,腹和股是銅的。脛是鐵的,腳一部份是鐵,一部份是泥的。大王,你在觀望,忽有一塊石頭,未經手鑿即滾下,擊中了立像,把鐵泥的腳,打得粉碎;同時鐵、泥、銅、銀和金立即完全粉碎,有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去,無蹤無影;那塊擊碎立像的石頭卻變成了一座大山,佔據了全地。」

拿布高夢中的像與預告的國家興亡 (http://www.stafchurch.org/bibleStudies2013/EndtimeBibleStudy.htm)
“In your vision, O king, you saw a statue, very large and exceedingly bright, terrifying in appearance as it stood before you.  Its head was pure gold, its chest and arms were silver, its belly and thighs bronze,  its legs iron, its feet partly iron and partly clay.  While you watched, a stone was hewn from a mountain without a hand being put to it, and it struck its iron and clay feet, breaking them in pieces.  The iron, clay, bronze, silver, and gold all crumbled at once, fine as the chaff on the threshing floor in summer, and the wind blew them away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But the stone that struck the statue became a great mountain and filled the whole earth."

經過歷史印證,現今的解釋是,這個夢境預告了金頭的巴比倫(Babylon, 606-538BC)會被銀胸和臂的瑪待波斯帝國(Medo-Persia, 538-330BC)代替,再被銅腹和股的希臘(Greece, 330-160BC)取代,繼而是鐵脛羅馬帝國(Roman Empire, 160-476AD)。而最後的泥和鐵混合的腳則有說是分裂的羅馬,也有後來說是現代。無論如何,所有的王權,最後都是由代表天主力量的石頭粉碎,成為永不滅亡的天主國。

這段預言,後來達尼爾自己也在腦海看見,只不過出現的影像是四種巨獸:分別為獅子、熊、豹、及最後一個非常可怕有鐵牙,十隻角的獸(達尼爾書第七章)。現時多認為這與拿步高的夢中立像所預示的內容近似。


Wednesday, 17 December 2014

依撒意亞和猶大國王希則克雅(Isaiah and King Hezekiah of Judah)

依撒意亞(Isaiah)先知在南北分裂的時期,扮演著重要角色。依撒意亞是阿摩茲(Amoz)的兒子,在公元前765年出生於耶路撒冷,他在烏齊雅王(King Uzziah)逝世那年蒙召,經歷了約堂(Jotham)、阿哈次(Ahaz)及希則克雅(Hezekiah)三代君王(依撒意亞引言,思高聖經)。列王紀一書對他和希則克雅的關係著墨較多(列下第18至20章)。

第十三任君王希則克雅是猶大國第十三任君王,是一位與在上主同在的君主。他像達味一樣,行了上主視為正義的事,廢除邪神,守梅瑟的誡命,對外則擺脫了亞述王(King of Assyria)的羈絆,擊敗了培肋舍特人(the Philistines)。但他也犯了心高氣傲的問題,埋下了後來巴比倫人消滅猶大國的禍根。

猶大對抗亞述

在希則克雅第四年時,亞述王圍攻撒瑪黎雅(Samaria),並在希則克雅六年,滅了以色列國,俘虜了以色列人到亞述。八年後,希則克雅十四年,亞述王散乃黑黎布(Sennacherib)前來進攻猶大,希則克雅只好派使者去見亞述王,同意交出金銀,以換取亞述退兵。

亞述王收了錢,雖然同意退兵,卻另派大將軍到耶路撒冷,向君王及民眾恐嚇叫罵,又挑撥猶大對天主的忠誠,希則克雅派司祭去向依撒意亞求助。依撒意亞即預言會令亞述王『感到一種怕情,使他一聽到某種消息,就返回本國』,並要『使他在本國內喪身刀下。』(列下19:7)

之後,就發生了亞述營內一夜死了十八萬五千人遍地死屍的事,亞述王只好拔營回國到尼尼微(Nineveh)。一日,他在叩拜自己的神時,被他的兒子阿德辣默肋客(Adrammelech)和沙勒責爾(Sharezer)用劍刺死了。跟據思高聖經的注釋,亞述營內的事,可能是指瘟疫,而亞述王被兩個兒子刺死一事,亞述文獻記載這是發生於公元前681年,大概是這次戰爭之後的二十年。


英國Ely Cathedral彩色玻璃以大將軍在城外挑囂、希則克雅向天主祈求,及天使殺了亞述營內軍隊的故事 (Source: Steve Day Photostream; http://www.flickr.com/photos/therevsteve/12257794173/in/photostream/)

天主讓希則克雅病愈增壽

那時,希則克雅患了重病,依撒意亞告訴他不能久活了,希則克雅就向上主禱告,又大哭因未有子嗣,上主便傳話依撒意亞,要讓希則克雅病好,並增壽十五年,依撒意亞隨後叫人拿一塊無花果餅來,貼在瘡口上,希則克雅便好起來了。希則克雅登基時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算一算,這病應是在希則克雅三十九歲作王十四年時發生,大概也是亞述王攻打猶大那年,或約公元前七百年。


希則克雅向巴比倫使者炫耀及依撒意亞預言充軍

巴比倫王(King of Babylon)巴拉丹(Baladan)的兒子默洛達客巴拉丹(Berodach-Baladan)聽說希則克雅患重病又好了,便派人來見希則克雅,且送上禮物及書信。這令到希則克雅『非常高興』,讓巴比倫使者參觀了宮中及國內所有的一切。

依撒意亞知道了這事,便預言:『日子要到,凡你宮中所有的,及你祖先直到今日所積蓄的,都要被帶到巴比倫去,什麼也不會留下:上主說。此外,由你所出,即你所生的子孫中,也有一些要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內充當太監。』

這個預言,最後在百多年後的公元前587年發生。自希則克雅的兒子默納舍轉向拜偶像起,猶大國之後的眾國王中,只有第十六任的約史雅是敬畏天主的明君,其他都作了天主視為惡的事(列下21-24),最後在漆德客雅為猶大王時,被巴比倫王拿布高攻陷耶路撒冷,毀滅房屋,劫去聖殿的一切,殺死朝臣,把猶太人從本鄉擄去充軍(列下25),猶太國滅亡,而猶太人民則開始了公元自前587至538年間五十年的充軍時代。


Tuesday, 16 December 2014

分裂後南北兩國的命運(The Fate of the Divided Northern and Southern Kingdom)

撒羅滿王後期的統治,除了引起以色列家分裂、拜偶像、爭奪王位等外,更埋藏了外患的種子,令以色列民族不斷面對外來的戰爭。 其中亞述(Assyria) 最後滅亡了北國以色列。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亞述。

公元前赫特人(Hittites,綠1600-1200BC), 亞述(Assyria,藍,1500-600BC), 巴比倫(Babylon,橙,2200-1600BC), and 埃及(Egypt,黃,2600-650BC) 所佔據的大約位置 (from Ancietn Near East Empires Map http://www.biblestudy.org/maps/ancient-near-east-empires.html) 

亞述這個名字,在創世紀一書中已出現過三次,頭兩次說明了它的所在地及祖先。第一次在第二章十四節,說明其中一條從伊甸流出灌溉樂園的第三支河,名叫底格里斯(Tigris),流入亞述東部(east of Assyria)。第二次是第十章十一節,說明它的族人是諾厄(Noah)的第二個兒子含(Ham)的後代。含的其中一個兒子雇士(Cush),生了尼默洛得(Nimrod),被稱為「上主面前有本領的獵人(a mighty hunter before the Lord)」,尼默洛得開始建國於巴比倫(Babel)、厄勒客(Erech)、和阿加得(Accad),都在史納爾地域(the land of Shinar),並去了亞述(Assyria),建設了尼尼微(Nineveh)、勒曷波特城(Rehobothir)等。


創世紀後,亞述這個國家又在列王紀下一書中以色列分裂後約二百年再出現。這時,分裂後的以色列北國有不斷的爭權奪位及外來的侵略。在北國雅洛貝罕(Jeroboam)後的第十六名國王默納恆(Menahem)為王時,曾向以色列富豪徴稅,以向亞述王普耳(Pul)進貢,避免亞述王的騷擾。第十八屆國王培卡黑(Pekah)時,以色列則被亞述王提革拉特卑肋色爾(Tiglath-Pileser)侵略多處地方,並把當地的以色列人民擄往亞述。其後曷舍亞(Hoshea)叛變,殺了培卡黑,成為第十九任國王時,則因與埃及親近,停止向亞述進貢,當時的亞述王沙耳瑪乃色(Shalmaneser)便揮軍侵入以色列國,圍攻撒瑪黎雅(Samaria)三年後,在公元前724年攻陷了撒瑪黎雅,將以色列人民擄往亞述的哈拉黑(Halah)、哈波耳(Habor)及瑪待(Medes)各城,至此以色列滅亡。(列下15:17-17:6)

這個統治十個支派的以色列北方國自931BC至724BC共經歷約二百年十九個君王,被亞述所滅。其中在位最短的君王是只有七天的齊默黎(Zimri),最長的是在位四十一年(783-743BC)的雅洛貝罕第二(Jeroboam II)。首都初期是提爾匝(Tirzah),後來在第六任君王敖默黎時,定都撒瑪黎雅(Samaria)。

亞述王國攻陷以色列北國時的版圖 (黃線是以色列被擄的遷移路線)from "Tracking the Tribes through Migration and Maps" at Vertical Thoughts by the United Church of God accessed http://www.ucg.org/bible/tracking-tribes-through-migrations-and-maps/. 


至於南方的猶大國又怎樣呢?上主曾說過會留下兩個支派給撒羅滿的猶大家族,因此南北分裂後這兩個支派就成為南方的猶大國。與以色列北國不同的是,除了兩個例外之外,猶大國的君王由第一任撒羅滿的兒子勒哈貝罕(Rehoboam)起至阿彼雅(Abijam)、阿撒(Asa),約沙法特(Jehoshaphat)、約蘭(Jehoram)、阿哈齊雅(Ahaziah)、約阿士(Jehoash)、阿瑪責雅(Amaziah)、阿匝黎雅(Azariah)又名烏齊雅(Uzziah)、約堂(Jotham)、阿哈次(Ahaz)、希則克雅(Hezekiah)、默納舍(Manasseh)、阿孟(Amon)、約史雅(Josiah)、約阿哈次(Jehoahaz)、約雅金(Jehoiakim)、耶苛尼雅(Jehoiachin)等十八位都是一代代父子傳下去世襲的君王。

兩個例外是第七任的阿塔里雅(Athaliah)太后及第二十任的漆德克雅(Zedekiah)。阿塔里雅太后是第五任的國王約蘭的妻子,第六任國王阿哈齊雅的母親,也是以色列王阿哈布及拜邪神的依則貝耳的女兒。由於阿哈齊雅與阿哈布一家親近,也像阿哈布一樣作了上主視為惡的事,他在被上主選的將軍耶胡消滅阿哈布一家時所殺。阿塔里雅太后便乘機參政六年之久,後來由百官擁立阿哈齊雅的兒子約阿士即位,猶大國才回歸達味家。而第二十任的漆德克雅本叫瑪塔尼雅(Mattaniah),是第十九任王耶苛尼雅的叔父,耶苛尼雅被巴比倫王(King of Babylon)所殺後,由巴比倫王所立為王。但這個合作為時很短,漆德克雅及猶大國就在公元前587年被巴比倫王拿布高(Nebuchadnessar)所毀滅。

猶大國自931BC至587BC共經過三百五十年歷二十任國王,首都一直是耶路撒冷(Jerusalem),最後被巴比倫所滅。

Saturday, 13 December 2014

分裂的以色列家十二支派(The Divided Israel Twelve Tribes)

以色列家十二支派自從由上主經先知撒慕爾(Samuel)立了出自本雅明(Benjaminite)的撒烏耳(Saul)為王(1030-1010BC),再經歷了猶大支派的達味(1010-970BC)及撒羅滿(970-931BC)後,便面對分裂為南、北的猶大(Judah)及以色列(Israel)兩國的命運。列王紀上第十一至十二章詳細解釋了這個分裂。

撒羅滿犯罪令天主發怒

首先是撒羅滿犯的罪。他為以色列王時,國勢強大,但他老年時,卻愛上了許多外國女子,包括上主吩咐以色列子民必須避開的摩阿步(Moabites)、阿孟(Ammonites)、厄東(Edomites)、漆冬(Zidonians)、及赫特各(Hittites)民族的女子,並因著這些女子,崇拜了其他的神。上主因而向撒羅滿發怒,把他的王國奪去,賜給他的一個臣僕。但因達味及耶路撒冷的緣故,不在他任內發生,而是在他的兒子手中奪去,並會給他的兒子留下一支派。

雅洛貝罕獲統治以色列十個支派

這個被選為奪去撒羅滿王國的人,叫做雅洛貝罕(Jeroboam)。他是乃巴特(Nebat)的兒子,出自厄弗辣大地(Ephrathite)的責勒達人(Zeredah),原是撒羅滿的臣僕,被撒羅滿派作監督若瑟族的一切工作。雅洛貝罕被上主所選成為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中的十個支派的統治者,在撒羅滿仍為王時,史羅(Shionite)的先知阿希雅(Ahijah)已告知雅洛貝罕這件事,也因此雅洛貝罕曾被撒羅滿追殺,須暫時投奔埃及王史沙克(Shishak)。

當撒羅滿死後,他的兒子勒哈貝罕(Rehoboam)做了一個不得民心的決定,就是粗暴地拒絕了以雅洛貝罕為首的反對派前來減輕苦疫的要求。由於撒羅滿的兒子勒哈貝罕不肯答應雅洛貝罕減輕以色列人民苦疫的要求,以色列家族便離棄勒哈貝罕,擁立雅洛貝罕為王,統治全以色列,成為北方以色列國國王。而南方的猶大及本雅明家族,則仍由撒羅滿的兒子勒哈貝罕為王,並稱為猶大國。

北國不斷的各種背叛

可惜的是,北方的雅洛貝罕雖然從上主手上得到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卻未有聽從上主的話,他為了能長期稱王,避免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回歸猶大支派的統治,私下製造了金牛犢讓以色列人朝拜,又另立司祭,建立神殿,親自獻祭等。從此,令北國的以色列遠離了天主。

分裂後的第一任北國國王雅洛貝罕拜金牛犢遠離天主並被先知告誡 (by Fragonard, Jean-Honoré, 1753, Ecole des Beaux-Arts, Paris; Web Gallery of Arts http://www.wga.hu/)

雅洛貝罕這樣做,惹怒了天主,也帶出了後來史羅的先知阿希雅第二次傳天主的話,要消滅雅洛貝罕家。(列上14:6-18)雅洛貝罕為以色列王在位二十二年(931-910BC)後他的兒子納達布(Nadab)繼位兩年後,被依撒加爾家族阿希雅的兒子巴厄沙(Baasha)背叛殺了雅洛貝罕全家,而巴厄沙則在提爾匝(Tirzah)為王。

至此,北方的以色列國的王位似乎成為不斷的叛變及爭奪的目標。北方的以色列國的首七任國王為:第一任的雅洛貝罕在位二十二年、第二任的納達布在位二年(910-909BC)、第三任國王巴厄沙在位二十四年(909-886BC)、第四任國王厄拉(Elah)在位二年(886-885BC)、第五任國王齊默黎(Zimri)在位七天(885BC)、第六任國王敖默黎(Omri)在位十二年(885-874BC)、第七任國王阿哈布(Ahab)在位二十二年(874-852BC)。其中雅洛貝與納達布、巴厄沙與厄拉、及敖默黎與阿哈布都是父子關係,而巴厄沙是叛變殺了雅洛貝罕一家、齊默黎是叛變殺了巴厄沙一家、敖默黎則是一名軍長在齊默黎叛變為王七天後被軍隊擁立的。(列王紀上15:25-16:34)

同時,這七任國王都帶領子民拜祭偶像,與天主遠離,直至第七任阿哈布為王時,出現了另一位著名的先知厄里亞(Elijah),在加爾默羅山重新彰顯雅威天主的大能。(請參閱:加爾默羅山與厄里亞 (Mount Carmel and Elijah)



Wednesday, 10 December 2014

智慧小統計 (Wisdom Statistics)

聖經中的「智慧」指的是什麼呢?

讓我們先做一個小統計。在一個"Bible Search Gateway" 的網站所提供的搜尋器, 計算在聖經中出現過的“wisdom” 或 “智慧” 字眼的次數。

該網站提供各種語言多個版本,這次選了四個版本,分別為:天主教聖經(New Revised Standard Catholic Version)、英王欽定本 (King James Version, KJV)、新國際版本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及中文和合本 (Chinese Union Version)。  前三本都是英文版,用“wisdom”作關鍵字搜尋。而最後一本是中文,用“智慧” 作關鍵字搜尋 。第一本是天主教版本,而其它三本是基督教版本。 可惜該網站沒有我們常用的思高聖經。

這個小統計,看到“wisdom”在天主教聖經中出現三百多次,基督教版本出現二百多次,分別主要在於天主教聖經包含了至少兩部專講智慧的智慧篇 (Wisdom)和德訓篇 (Sirah)。 由於英文的“wise” 可譯作智慧的,因此中文所算出來的數目稍多。

而“wisdom” 一詞出現得最多的,依次是德訓篇 (Sirah),箴言 (Proverbs),智慧篇 (Wisdom)、訓道篇 (Ecclesiastes)、及約伯傳 (Job)。另外頗多次的是列王紀上 (1 Kings) 及編年紀下 (2 Chronicls)、及新約的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 Corinthians)。

Book New Revised Standard, Catholic New King James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Chinese Union, Traditional
Old Testament 281 176 169 322
Exodus 0 7 3 12
1 Kings 15 16 16 19
2 Chronicles 10 10 10 10
Job 21 22 23 38
Psalm 7 9 7 17
Proverbs 50 52 55 114
Ecclesiastes 27 27 25 44
Wisdom 43 - - -
Sirach 68 - - -
Isaiah 6 6 6 13
Jeremiah 5 5 5 15
Ezekiel 5 5 4 7
Daniel 10 10 8 13
Subtotal 267 169 162 302
% Old Testament 95.02% 96.02% 95.86% 93.79%
New Testament 52 55 50 59
Matthew 3 3 3 4
Mark 1 1 1 2
Luke 7 8 7 7
Acts 4 4 4 3
1 Corinthians 17 17 16 21
Ephesians 3 5 3 4
Colossians 5 6 5 6
James 5 4 4 4
Revelation 4 4 4 4
Subtotal 49 52 47 55
% New Testament 94.23% 94.55% 94.00% 93.22%
Total (Old + New) 333 231 219 381


舊約中討論智慧的章節,是新約的三至六倍。New Jerome Biblical Commentary 中,談到智慧可包括四大類。第一是判斷上的智慧 (Judicial Wisdom), 例子是撒羅滿王判別兒子的母親時所展現的智慧。第二是有關自然環境的知識 (Knowledge)的智慧。第三是神學上的智慧 (Theological Wisdom)。第四則是人生經驗累積的智慧 (Experiential Wisdom)。第一、二、四類對於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應沒有爭議。讓我們看看什麼是神學上的智慧。

舊約強調智慧從主而來,撒羅滿的智慧便是。箴言第十至二十二章十六節是撒羅滿的箴言集。一開始便點出智者和愚者的分別,並強調與主的關係:

『使人致富的,是上主的祝福;營營的辛勞,卻無補於事。』(箴10:22)
『上主的道路,是正人君子的保障;為作惡的人,卻是滅亡。』)箴10:29)



Note: Bible Search Gateway (https://www.biblegateway.com/)


Tuesday, 2 December 2014

撒羅滿王及聖經中的智慧 (King Solomon and Wisdom in the Bible)


達味王死後,達味與巴特舍巴的第二名兒子撒羅滿(Solomon)繼位為以色列王。撒羅滿王以智慧見稱,他繼位後,上主藉夢顯現給他,答應他不論求什麼,都必給他。撒羅滿首先讚美上主,感謝上主對達味家族的恩德,並謙認不知如何治理上主的大族,向天主求智慧,可統治上主的百姓,判斷善惡。撒羅滿只求智慧為天主服務,因而獲得天主的歡心,賞賜了聰明智慧的心,更賜了榮華富貴,及延長他的壽命。(列上3:4-15)

列王紀中隨即敘述了一個著名的故事顯示撒羅滿的智慧:兩名女子同時自稱母親而爭奪一名嬰孩時,撒羅滿王判令把嬰孩切開一半分給二人,真正的母親立刻阻止並放棄爭奪,寧失去嬰孩也不願嬰孩被殺害,從而認出誰是真正的母親。(列上3:16-28)

The Judgement of Solomon by Valentin de Boulogne (c. 1625, MusÈe du Louvre, Paris; Web Gallery of Art at http://www.wga.hu)

在第五章,再描述了天主賜給撒羅滿的智慧和聰明,心胸寬大,有如海邊的沙灘,並超過所有人,並『說過三千句箴言,作的詩歌有一千五百首』,也講論過草木、走獸和飛禽等。

智慧既是重要,舊約聖經中,確是有五部重要的智慧文獻 (Wisdom Literature),包括:箴言(Proverbs)、訓道篇(Ecclesiates or Qoheleth)、智慧篇 (Wisdom)、德訓篇 (Sirah)、及約伯傳 (Job)。另外更有不少與智慧有關的討論。其中箴言、訓道篇及智慧篇都收集了撒羅滿王的智慧之言。

箴言共三十一章,第十至二十二章16節及25至29章為撒羅滿的箴言,其餘是數位其他智慧人的箴言,而首九章則頌揚智慧,並勸告世人追求智慧,其中第九章以邀請赴宴為題,突出智慧及愚昧不同的呼喚:
智慧邀人赴宴,說:『「你們來,吃我的食糧,飲我配製的酒!你們應放棄無知,好使你們得以生存,並在明智的道路上邁進。」』(箴9:5-6)
愚昧邀人赴宴,則說:『「偷來的水,更香甜;背地吃的餅,更有味。」他卻不知冥城正在那裏,她的客人都在陰府的深處。』(箴9:17-18)
同時,也指出
『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認識至聖者就是睿智。』(箴9:10)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is fear of the LORD,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Holy One is understanding."